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交给我的工作,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做好,有困难总能克服的。”蔡娉婷坚定地说。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蔡娉婷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物探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地质事业。
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到物测队地下空间探测院浅震领域的带头人,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这期间她所负责的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质地质报告奖、江苏省煤炭学会煤炭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秀成果奖。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毅然选择放弃陪伴家人孩子;是夜深时依旧选择挑灯夜下坚守岗位;是面对繁琐的数据,一遍遍计算;是精心绘制每一张图纸,认真编写每一份报告。
潜心钻研 刻苦修炼基本功
2006年,刚踏出校园的蔡娉婷带着对地质事业的一腔热血进入了物测队。7月正值物探勘查工作的黄金季节,还没来得及了解单位、认识同事,她就立刻加入了南京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组,刚开始书本理论与实践运用的差距让她感到力不从心,排列滚道和覆盖开关这些基本的组合操作在当时的她眼里都成了难题。那时项目组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她的老师,仔细观察并记录下野外施工的每个环节,沉心学习各类记录资料、解释流程,让她对物探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女将,她在项目上常常拿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在协助完测量工作后,接着又跑去线班帮忙,等待休息时又回到仪器车上看监测记录,年复一年的野外作业让她逐渐锻炼成为项目中的“多面手”。最终能独当一面承担起煤矿、盐岩矿、页岩气等资源勘查项目及各类浅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总负责工作。
创新思路 匠心独具解难题
“刚接手福建宁德陆海统筹物探项目时,我也不确定能不能做好。”在了解到甲方对前期的技术方案不太满意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蔡娉婷内心也有些忐忑。由于项目涉及海上、滩涂、城郊结合部、城市、山区等多种地质施工环境,且海上施工与陆地施工存在巨大差异,浅海滩涂一天会有两次涨潮,涨潮与退潮间隔6小时,涨潮时水深可达8m,退潮后海滩软淤泥一般1米多深,人在里面行走极其困难,这些问题给施工时间段的掌握及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都提出非常高要求。
面对技术难题,蔡娉婷及时调整思路,创新技术方法,搜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请教专家技术方案可行性,因地制宜精细施工参数。在确定潮间带区域施工方法时,她优先提出采用微动探测的方法,最终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横波勘探、微动、瞬变电磁法勘探、高密度电磁法勘探等多种勘探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得到了专家一致认可。实施宁德项目时正值酷暑,蔡娉婷带领团队展开了30天的“白加黑”工作模式,他们每日通宵在潮热的海边作业,白天则需将施工数据传回计算中心处理,及时与甲方对接施工数据。由于长时间在南方湿热环境下作业,蔡娉婷和团队伙伴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起了疹子,在海水的刺激下又痒又疼。“擦点药继续坚持,这些小事与项目能顺利进行相比,不算什么。”蔡娉婷微笑着说道。
最终,不负重托,她主持编制的精细解释报告,获得专家组高度认可,专家们一致表示:项目成果报告和资料内容丰富、功底扎实、地质成果一目了然,该项目被评为优秀评审成果。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也在此之后连续两年将宁德项目直接委托物测队组织实施。项目中,蔡娉婷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创新,使用新工艺、新方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她身上精、专、细的工作态度深受甲方好评。
精进不休 科技创新赋动能
2018年,由蔡娉婷担任项目负责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页岩气调查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与资料处理解释项目,获得以南京大学贾承造院士为评审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好评,该项目成果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煤炭学会煤炭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实施期间,她针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及构造条件,灵活应用多线接收增加叠加次数等技术手段,为避开噪音高峰,她带领团队克服黑白颠倒的时间,连续8天每晚12点到次日早上6点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时,她要求严格,积极攻克测线短、信噪比低等诸多问题,高质量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为能及时完成项目报告,她舍弃休息时间,收集查阅大量资料,将数据和物理信号一点点抽丝剥茧,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出色完成了物探解译,精准还原了地层的真实状况。
基于对南大片区地质构造的充分研究,蔡娉婷受单位委托与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大学对接成立了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浅层地震探测技术研究室,将研究成果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积极推动产学研平台建设,为提升物测队科技发展增添动能。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扎根一线、勇挑重担的蔡娉婷,将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报告、一道道工序,用匠心打磨着自己深爱的地质事业,用执着书写着地质人最美的芳华。